
前言
很久沒有寫podcast的心得了,剛好歐陽老師最新一集的內容在講電子報:為什麼我捨棄臉書,改做「電子報」了?
內容所提到的原因以及疑惑,在我這篇「電子報內容」幾乎都有提到。但這邊還是想要重新整理一下老師所說的。
Podcast重點內容
老師在一開始接觸到電子報的想法,應該都跟大部分的人一樣:誰沒事會一直看信,信箱幾乎都是廣告啊!
若你本身是創作者,一定也會非常注重「立即回饋」,但電子報並不會。
老師曾經訪問過「閱讀前哨站」的站長,同時也是《只工作,不上班的自主人生》的作者,瓦基。他非常喜歡一位創作者,詹姆斯‧克萊爾,也就是暢銷書《原子習慣》的作者。
詹姆斯除了寫部落格,也會寄電子報,而目前的訂閱人數已有200萬人,因此影響到瓦基,然後瓦基的又影響到歐陽老師。
因此老師決定拋開成見,減少粉專的發文,並以公告性質為主,然後轉做電子報。以下是老師提到做電子報的好處:
- 社群有演算法,很容易陷入「取悅」演算法
為了要躲避演算法降低的機率,刻意少用某些字眼或是避開廣告、推銷嫌疑,也才會出現很多粉專的留言區會放上連結網址,這就是為了要避免演算法降低觸及率,這也是為什麼我的粉專,都會說明連結網址會放在留言區的原因。
再者,追蹤者很多,但因為演算法的關係,讓這些支持者看不到內容,那有甚麼意義呢?但如果是訂閱電子報,就不會因為演算法的關係看不到內容。
- 受眾可能會換社群平台,但不太會換信箱,可以建立永久的關係
- 寫電子報可以像是在和筆友或是朋友寫信
我們的注意力有限,時間也很忙碌,大部分都是一邊滑,一邊按讚,很少有人會有時間和耐心看完一篇文章,因此電子報是專門為了喜歡你而訂閱的讀者而寫
以下表格是我之前寫的文章,和老師所說的相似之處
老師 | 我 | |
對電子報的懷疑 | 誰會看信,都是廣告 | 這年頭誰還會看信 |
好處1 | 不用再為演算法而苦,有訂閱就會收到 | 不用再為演算法而苦,有訂閱就會收到 |
好處2 | 受眾不太會換信箱 | 認證、會員等都需要用到信箱 (出自于為暢的觀點) |
創作者與受眾關係 | 像在和朋友說話,建立較深的連結和信任 | 像在和朋友說話,建立較深的連結和信任 |
我的粉專VS我的電子報
對照我的粉專,我也很少會放長文,如果真的過長,會只附上一個段落,再放上完整版的文章連結。儘管有長文,大部分都是活動、公告,或是其他原因,觸及率也不再是我關心的,我可以減少粉專的PO文,但會盡可能每週都寫一篇電子報,文章的內容不僅是許多在粉專上看不到的之外,更是比經營粉專還認真和看重。
粉專 | 電子報 | |
受眾 | 幾百位追蹤,觸及率10位數 | 支持我、喜歡我的文字和內容, 並且認同我 |
即時 回饋 | 大部分都是0回饋 | 不見得會立刻得到回饋,但只要訂閱者有感,過幾天會回信分享心得和信件有共鳴的地方,文字內容通常較長 |
內容 | 公告、活動、宣傳、短文、少數二次元相關、 偶爾分享創作點滴 | 公告、活動、宣傳、完整文章統整、創作相關、生活、文化、部分未公開心得、學習歷程、搶先看、 搶先知道粉專尚未公開之內容或活動…… 持續開發中…… |
與粉絲的連結 | 淺 | 深 |
發布 時間 | 約晚上8點之後,但必須要有想公布或分享的事及文章,不會日更,但發文頻率仍高 | 每週五,如無法準時送出,也會盡可能在假日寄送,並在粉專發布當週電子報主題 |
形式 | 自製canva圖配文 | 以雜誌的方式,搭配文字,並放上許多相關連結 |
補充:目前我的信箱情況
- 我每天都有收信的習慣,但都是被動接收居多,鮮少需要回信
- 我的電子報訂閱,幾乎都是以我喜歡,並且會分享有價值的內容的創作者為主
- 偶爾會回信或是在粉專回饋
- 有關電商的電子報一律退訂,我只留2個網路書店的電子報,順便做一下斷捨離,以便讓我在短時間之內收到重要且有內容的信件,而非不停推銷你的廣告
如果你對我的粉專有興趣,歡迎按讚追蹤,如果你怕因為演算法的關係,看不到我貼文,建議可以再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,可以看到更多未公開的內容喔。
更多內容請點以下連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