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我有參加一個線上課程叫「閱讀人生大學校」,是由「閱讀人」所創辦的。其中,學員可以匿名發問自己的人生問題,我今年是第二年參加這個課程,但是第一次使用這個功能,這是我鼓起勇氣,發問有關「愛自己」問題。
教練除了回覆,還推薦了一本書,叫《依戀障礙》,接著我開始踏上為什麼無法愛自己的探索旅程。
何謂依戀障礙
依戀障礙是現代人精神問題、親密關係失敗的根源。依戀形式分為「安全型」與「不安全型」兩種,而不安全的依戀形式,可再細分為「焦慮型」、「逃避型」與「混亂型」三種,孩童的發展障礙、成年後的焦慮、疏離、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。(來源:博客來書介內容)
攤開書本的第一章,我就非常有感觸,腦中不斷回想過去的成長環境,以及和父母的關係。我和父母的關係並沒有不好,但還是有依戀障礙的原因是:無法獲得認同,總是遭到否定,長大後還是想獲得雙親認同。
另外還有,對父母過度順從,無法回應雙親期待而陷入嚴重的自我否定與自責。因此一方面否定父母,一方面認為不受父母肯定的自己一無是處。
看到書中的分析,我才了解,在成長背景和和雙親關係的背後,不是只有表面上看到的教育問題,心理層面也備受影響,這個就叫做「依戀障礙」,而我是屬於「焦慮型依戀障礙」。書中也有一個測量表,可以讓你更加了解自己是甚麼類型的人。
逃避型的人,跟焦慮型的人,所產生的思想、行為,大都是相反的。
依戀障礙的影響
在孩子長大後,如果還存在依戀障礙的問題,在學校、職場、人際關係、心理健康、感情,都會被受影響。例如,容易受傷、憂鬱症、愛逞強、不會善用自己的優點、難以找到就業方向、依賴或暴力、扒竊、容易受挫、成為被霸凌的目標等。
同時,和安全型的人相比,不安全型的人看事情的角度、思維、行為也會不一樣,會偏向負面。
書中所提到的諸多影響,也反應了我的過去,在學校、職場、人際關係、心理健康、感情的一切,幾乎每一項都有說中,除了做犯法的事之外。所以也難怪無論如何,想愛自己卻做不到。
擁有依戀障礙的名人和「安全堡壘」
作者在書中大量舉例名人的依戀障礙,例如,夏目漱石、太宰治、柯林頓、歐巴馬、賈伯斯。
尤其文人的舉例最多,這也和書中提到「獨創型」有關,但這要先提到「安全堡壘」。
擁有「好的安全堡壘」,通常是屬於「安全型」,但上述的名人,在幼年,與雙親的關係就非常不好,或是矛盾。
書中說道:「陷入對自己或對社會的否定,導致負面情感發揮作用,有時反而會成就別具一格的著眼點,獲得正向結果。所謂創造,以某種定義來說正是對固有價值的破壞,靠固有存在,或抓緊安全情感的聯繫,反而會有負面效果。對創作者而言,依戀障礙幾乎成為原動力。充滿創造力的人生,原點在於推翻固有價值,試圖獲得自由的特質。因為他們內心懷抱著難以填補的空虛,又無法以符合一般嘗試的行為彌補所致。」
以及:「抱持依戀障礙問題的作家很多,也許因為創作這件事,是他們為了療癒自己的依戀創傷,在本能衝動驅使下做出的行為。比起向包容自己的人傾吐心聲,孤獨地以創作自我療癒要面對更多限制,且未必能成功抹消創傷。但作家就是無法按捺這股衝動,只能不斷寫作。他們一定是將能夠包容任何書寫的稿紙當成安全堡壘。」
我本身也有在創作,其中我寫的一部短篇小說,內容就是充滿了滿滿的「依戀障礙」,有一部分我是在進行自我療癒,另一方面是希望透過故事的方法,能找到一個可以重新定義問題的答案或是方向。
如果有興趣,歡迎點擊《葬樂園》進行試閱,這一篇是以我的故事和成長背景為主題,結合現實和黑暗奇幻的一部短篇小說。
如何克服依戀障礙
在心理治療上,有機會好起來,但作者說,治療者容易忽略「依戀障礙」這一塊,反而是注重在生物學與認知行為方面修復問題,所以有時候會惡化,簡單來說沒有對症下藥。
但自己卻可以幫助自己。
要有「好的安全堡壘」
要成為好的安全堡壘,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:保證安全、同理心、能夠回應,給人安全感、穩定、無話不談 (讓對方能放心向你說出所有事情),所以好的安全堡壘,不一定是雙親,當然改善雙親問題也是其中一個方法,但安全堡壘也可以是家人、戀人、伴侶、教師、宗教指導者、諮詢專業人士等。
彌補幼年時期曾經失去或未曾擁有的部分
其中包含重拾童心、傾訴受過傷害的經驗、與過去和解等。
進入角色與負起責任
在完成社會責任或職業責任的過程中,累積面對人群的經驗,適度增加與他人的親密關係,是訓練自己克服的機會。
- 擺脫負面認知:不該秉持「不是100就是0」的想法,要培養無論好壞都接受的整合性思考。
- 成為自己的「父母」:假設自己是父母,會給自己甚麼建議,無論發生甚麼事,都和「自己心中的父母」商量過後再決定,可以避免讓自己自暴自棄和自我否定。
培育他人
獲得認同與自立
指需要依賴別人時能夠放心依賴,但並不因此屬於任何人,彼此擁有的是對等關係。自立的過程就是獲得周遭認同的過程。
以上的方法,最好還是要有陪伴者協助和支持,同時要能理解他們在自我治療的過程中,可能還是會出現情緒和行為上的矛盾。
在了解依戀障礙的課題後,我更加了解自己為何想愛自己卻做不到,但同時也發現這也是創作的一個能量。就是有不完美的地方,才能透過書寫來抒發和療癒,也是因為沒有克服依戀障礙,才會一直不斷創作下去,我寫的故事,時常會有我的影子存在,有高低起伏的人生,故事才精彩。
當然我自己也很想克服依戀障礙,但既然知道根源,我想我自己應該也能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克服方法。
期望自己有一天能真心愛自己,也期望我的創作、我的故事可以讓更多人看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