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我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任何作品。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是我看他的第一本書,但是散文,非小說。
這本書是之前聽podcast時,作家于為暢提到的,他很推薦這本書,所以我就借來看了。
以下先幫大家過濾你可能想要找到的答案,但書中沒有寫的東西:
- 小說的技巧
- 如何成為小說家
- 小說家的生活,大概只有占一兩成而已,因為都只是稍微提到
- 成為小說家必定要知道的事
- 如何寫小說
書中主要寫的內容,是他這一生在成為小說家前、中、後,所遇到的事情和領悟,不過或許有些疑問你也可以從書中找到一點方向。
接著我來說一下我有感的幾個部分:
首先是「寫小說」
要寫一篇文章很簡單,你只需要紙筆或一台筆電就能寫了。我們暫且先不論要如何寫出一篇小說,光是要「持續」寫小說很不容易,這一個就是一個分界點。
村上春樹這一生中,總共出了五十幾部作品,其中含長短篇小說、散文、採訪報導等等。
我則是2016年開始寫同人文,現在開始寫原創小說,並希望有機會可以出道成為小說家和作家,中間有斷掉過幾次,但後來調整心態又重新開始寫了。
會中斷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受數字綁架、寫不出來,或是被抨擊,以及其他因素,但停筆一段時間,即使曾經受過某些折磨和挫折,仍想要重新開始寫文章,我覺得這大概就是熱情所在吧,因為不論如何,心中的聲音一直告訴自己,我好想再繼續寫小說,哪怕只是短文,就是想要寫。
中斷只是代表你可能需要休息,或是調整自己,不代表你不再喜歡。
再來是人人關心的「文學獎」
村上春樹拿過新人獎,從此踏上成為小說家的路,但也備受質疑和批評。
我也參加過幾次文學獎,但都沒有得獎,讓我不禁思考甚麼才是文學獎希望看到的文學作品,是否文字上還需要多著墨,又或是劇情必須要結合本土文化,還是需要寫出深奧的文章才叫文學?又或是三者都必須要達到,以及更多我沒想到的原因。
但後來我也釋懷了,也不再參加文學獎了。我上網查了一些有關文學獎的影片,要得獎的門檻感覺有些高,某些事情我就不公開在這裡說,有興趣大家可以搜尋相關字詞。
現在要成為小說家,依我目前知道的大概只有兩種主要管道,一個是參加比賽,而且是全國性的,大型的比賽,得獎就有機會出書的那一種,另一個是直接投稿到出版社。
我是直接投稿到出版社,要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太難。如果直接投稿,文學獎有得獎或許有加分,但我覺得主要還是向出版社提案的內容,接著再看作品決定是否要出版,不過據說自己的粉專人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。
目前我已經有投稿出去,在尚未出道前,我還是會繼續寫小說,讓更多人看見我的作品,文學獎或是任何競爭太過激烈的比賽,已經不再我追求的項目當中。
持續寫出優質作品,增加曝光度才是我目前追求的目標,終極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自己能有作品影響世人。
最後想說的是「效率」
書中在第一章就提到,應該很難找到比寫小說效率更差、更需要拐彎抹角的行業。
以前我們都說365行,行行出狀元,但我覺得其實已經超過365行了,現在有很多新興行業,我也未必知道每個行業,所以這裡不探討行業跟效率之間的問題。
我直接集中在「寫作」這件事上面。
寫小說的效率確實非常差,有時候狀況好,加上逼自己一把的話,我曾經也寫過一天約8千多字的小說內容 (同人文) 但後來我就不這麼做了,因為太累了。
以我最近的情況來說,我大概一天4千字就是極限了。
但不論是4千還是8千,狀態都必須非常好。所謂的狀態指的是精神、體力、頭腦運作,也就是你有靈感,而且你能夠迅速寫出來,不中斷,不須經過大腦構思就直接順著故事和角色對話,劈哩啪啦寫出這些字數,那時候其實是腎上腺素很高的狀態,也算是進入心流。
否則我的狀態平常2千~3千字就不會再寫了,因為腦力和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。雖然從早寫到晚還是有機會突破,但我是在沒有太大的時間壓力下完成,所以每天給自己一點進度,好的時候可以寫多一點,不好的時候也不強求自己。例如不知道怎麼寫後續,又或是放太多情感在故事和角色中,導致情緒無法抽離等等。
有時候一個小時可能1千字不到,但如果是寫心得文之類的,不到1個小時寫到1千多字是可能的,這就是我寫作的實際情況。
寫小說和寫一般的心得文、日常生活等文章,效率是無法比較的,而且這些都不包刮寫文章前要準備的東西,我指的就是內容大綱、人物角色塑造、故事邏輯安排等等,就算大綱寫的再細,寫的過程中還是會卡。
結論
即使如此,我還是想要繼續寫小說,當然其他類別的文字也會持續產出。小說和心得文思考的面相不一樣,所以同樣都是寫作一整天,寫小說和寫心得文我可以自由切換,而且不會累,甚至可以當作大腦不同的開關,反而一整天都寫相同類型會非常累,例如一整天都寫小說或一整天都寫心得文。
以上是這次我讀完書本的部分心得和我自己的經歷分享,感謝你看到這裡。
希望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思考,以及知道寫小說的某些狀態,但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,並非每個寫作者和小說家都和我一樣,僅供參考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