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不知道你有多久去圖書館呢?圖書館帶給你的是甚麼印象呢?
療心圖書館是由一個小鎮的圖書館館長所寫,她有經營自己的粉專,同時又是三個孩子的媽媽。
或許你會認為,只是一個小鎮的圖書館館長,還是為人母親,為什麼能出書,這就是她的強大之處。
她比別人更重視孩子的閱讀教育、更關心孩子,因為她比別人「多一份心」。
以下會以「館長小編」稱呼 (也是圖書館館長的自稱),並且告訴你,這是一間甚麼樣的圖書館和館長。
閱讀教育
圖書館和一間小學是相連的,在小鎮的學校資源比起都市,是相對少的,所以圖書館扮演重要的角色,讓學生可以在下課時間,能夠到圖書館借書。她是受到旁人隨意開口講的一句話,從此開啟圖書館的後門,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和圖書館間來去自如。
學校圖書室沒有的書,就到隔壁圖書館去借;學校電腦數量不夠,或是有限制,就到圖書館借電腦。尤其疫情期間,很多小孩都要用遠端上課,館長小編發現,圖書館用電腦的時間限制,會讓小孩的學習被迫中斷,需要重新申請,於是解除限制,讓學生能專心上課。
後來,館長小編又發現,有些學生,如果在沒有老師的帶領下,根本不敢踏進圖書館,或甚至沒有借書證,於是館長小編和學校合作,由圖書館印製給予「家長的一封信」,並附上「借閱證申請書」,由學校發送到各班,再統一回收到圖書館,由圖書館一一為孩子辦理借書證。
在我們受過的教育中,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安靜的地方,但在館長小編的眼裡,圖書館應該要越熱鬧越好,若一間圖書館過於冷清,表示沒甚麼人,每當下課那十分鐘的空檔,圖書館會因為小孩子變的非常熱鬧。從一開始學生的不懂、害怕,到與學校的合作、老師的帶領、館長小編的講解,讓他們願意自動踏入圖書館借書,對館長小編來說,當然是一件非常樂意看到的一件事,十分鐘的時間,讓孩子挑選和討論自己喜歡的書,十分鐘之後,就會陷入安靜,短暫的熱鬧和小吵雜,並不影響甚麼。
學生對圖書館的認識、主動借書,需要靠圖書館、學校和老師的合作,才能替他們開啟閱讀的大門。
圖書館還有一個bookpanda的服務,簡單說,縣內任何學校或甚至安親班,都可以向圖書館借大量書籍,裝箱後再分送過去。
除了閱讀教育,館長小編也有寫給予家長的概念小提醒
月考前可以看課外書嗎?
館長小編認為,如果孩子概念都懂,多花幾個小時苦讀,為了讓成績從98到100,其實沒有意義,不如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情,獲得更多生活體驗,增進親子關係,比那2分重要。
閱讀環境比適讀年齡重要
打造一個閱讀環境其實才更重要,讓孩子對閱讀有興趣,再談適讀年齡。
適讀年齡不等於適聽年齡
一本書,孩子沒辦法自己讀,不代表父母不能用共讀的方式講給他聽。館長小編舉例,沒有人規定20歲只能看愛情喜劇、30歲看職場劇、40歲看家庭生活劇。你想看就會看,套用在閱讀也是如此。
國高中生不一定只能看輕小說,館長小編也遇過小學生借閱大人的書,例如馬斯克、貝佐斯、孔子等傳記,因為他們的作文要寫人物傳記,對平常有在閱讀的孩子來說,書沒有分大人和小孩,只要對他有用、有興趣的,就是值得他閱讀的書。
所以不要限制孩子應該要讀甚麼樣的書,讓他們自由挑選自己有興趣的書吧!就像一個沒在閱讀的大人,要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呢?該讀甚麼書才好呢?答案就是──挑選你自己有興趣的書開始吧!
既然給大人的建議是如此,更何況小孩,而這時候,你也可以選擇與孩子共讀,一起培養閱讀的興趣。讓小孩知道,爸爸媽媽也和他一樣在學習、在為同一個目標邁進,沒有上對下,也沒有誰先誰後,大家都是一起並肩走在同一條路上──我們是平等的。
從閱讀,建立你和孩子的的關係
我們都知道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,如果你希望可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甚至希望培養他有閱讀的習慣,館長小編為各位爸爸媽媽們,列出以下幾項:
讓孩子看見你閱讀的樣子
千萬不要叫孩子去唸書,而你在追劇、滑手機。館長小編以前也沒有閱讀習慣,她是有了小孩,才逐漸開始培養閱讀習慣,為此還可以建立一個好榜樣。
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獎賞
當你喜歡上閱讀,會發現書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。閱讀是有回報的,這個回報只有閱讀的人才會明白。閱讀目的不是期待未來能得到甚麼好處,而是你在閱讀當下,獲得的快樂和知識,會成為你的一部分。你會發覺閱讀的愉悅、帶來的成長,然後再帶著更多好奇心看更多書,讓自己變得更好,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。
用閱讀陪孩子重新長大一次
館長小編提到,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,就是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,這不僅僅是陪伴孩子,也是在閱讀中療癒和修復自己兒時的傷痕。
和孩子分享你閱讀的書
或許你讀的書,你認為在某個階段的孩子可能聽不懂。但當你有了收穫,為了要讓小孩知道你讀的是甚麼樣的書,你就會用他能聽得懂的言語,讓他了解。
這段輸入和輸出的過程,不僅讓你梳理內化的文字之外,也可能為孩子開啟另一扇窗,或許你會勾起孩子的好奇心,也可能在他們心中留下某些想法或觀念。
館長小編強調,不要限縮孩子的閱讀和理解能力。
我們很常對孩子說:講那麼多,你也聽不懂。或許你可以想想,究竟是你不願花時間和耐心向孩子說明,又或是你所吸收到的資訊,你無法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出,又或是其實連你自己都不太懂呢?
結論
館長小編雖然是當了媽媽才開始閱讀,但她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付出,也為身為圖書館館長而有所作為。她體會到閱讀的樂趣,也知道閱讀的好處,在看見很多小孩沒有閱讀的環境,和更多管道資源下,她開始走上「讓孩子遇見閱讀」的道路。
對於孩子的閱讀教育,她親力親為。現在有很多人都在推廣閱讀,館長小編利用她的能力、身分、所學,替孩子找到另一道光芒,讀書不應該只限縮於學校教育,有更多的學習,必須是踏出學校才學的到,若你已經是社會人士,相信你會有很深的體悟。
當孩子還在透過學校課本的學習時,如何要能讓他探索更多,找到更多可能和希望呢?
──答案就是閱讀
館長小編在書中的內容,也會引用他所看過的書中金句,套用在其中,每個章節都會附上書單。在最後甚至還整理了適合給老師、家長和孩子的推薦書單,以及提供一些資源給讀者,是一個非常用心的一位圖書館館長。
但我覺得,不論你現在是甚麼身分,都應該看看這本書,內容還有講出更多她為孩子所做的一切,至今才有了影響力,才會出書。